不少摩友深為自己愛車剎車疲軟頭疼,需要剎車時,即使捏的手抽筋了剎車卻一點也不給力!
遇到這樣的車,我都會先檢查一下剎車線有沒有卡滯發澀現象,然后再檢查剎車軸,清理孔座內雜質并涂抹潤滑脂,但不宜過多,再清理輪轂內剎車片的碎屑和灰塵。
旁邊有位看官有意見了,說你說了半天都是廢話,是個修車的都會這麼做,你還是歇會兒吧!其實我也這麼想的,如果只是說這點東西確實還不如歇會兒呢,看我放大招!
許多人可能不清楚,影響剎車效果的主要是剎車片與輪轂的配合,而 影響剎車片與輪轂配合的,主要是兩者接觸面積、同心度和硬度配合。
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這是毋庸置疑的;同心度越好,旋轉中接觸面積就會越大,這個應該好理解吧,如果偏心了,那肯定有時接觸緊有時接觸松,肯定影響制動;還有一個軟硬度的配合問題,那就是兩者之間的摩擦系數問題了,剎車片的摩擦材料與輪轂都硬了,摩擦系數不好,剎不住,都軟了,又不耐磨,用不住,所以必須配合適度。關于摩托系數問題,有想了解的可以翻書,此處不詳解。
我是怎麼處理的呢?先看剎車片的處理方法,如下圖。
切割出溝槽
把剎車片鋸槽,其目的主要是增大接觸面積,有的人可能會問,切出了溝槽明明接觸面積小了嘛,這其實就是個摩擦配合問題,想象中可能小了,但由于與輪轂配合更緊密,接觸面積反而大了。另外,有這個溝槽,一些摩擦產生的碎屑就會沿溝槽排出,而不會停留在摩擦面。
再看輪轂的處理方法,如下圖。
同樣切割出溝槽
同樣切出溝槽,需要注意的是輪轂的槽不要超過1MM的深度,剎車片的槽不要超過3MM,否則會影響強度,而且槽的方向要以利于剎車片碎屑順利排出為目的,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利于剎車片的降溫,不會在頻繁使用剎車時出現熱衰減現象,更不會使剎車片或輪轂表面形成一層光滑堅硬的皮膜,從而嚴重降低剎車效果。
這樣,兩者配合可以始終使剎車片和輪轂處在一個清潔干凈,連續無光澤的環境下工作,形成最大的摩擦力以達到一剎必停的效果。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小溝槽是如何切出來的呢?我是用自制的手持切割機切出的,手上有啥工具就用啥工具,效果為先。看下圖,我是把兩個直徑三厘米的合金的切割片,用三毫米的螺絲擰到一起,再裝到電磨上,就制成了這個手持切割機。
找兩個直徑3cm切割片
固定在一起
裝到手電鉆或者電磨上
注意,前面做的都是準備,最重要的步驟來了,如果這一步做不好,前面都是無用功!
最后一項是安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使不換剎車片,只把后輪拆下來再裝上以后,剎車效能也會下降,總要跑幾天磨合一下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就是輪轂和剎車片的接觸角度發生了變化導致的!那麼,如何避免這種問題呢?
我相信99.9%的人在安裝主軸鏍絲的時候都是一次性上緊的!這就是導致每次裝復都要進行磨合的原因,其實只要注意一個小細節,做一個小動作就能避免這種問題。
就是只要在主軸螺絲擰到位,還沒有擰緊時捏下剎車,或踏下制動踏板,讓剎車片張開和輪轂充分接觸,這時不要松開,再擰緊主軸螺絲,因為輪轂的孔或剎車轂的孔和主軸有間隙,不能保證同心度,會影響剎車效果,當剎車片張開以后和輪轂的同心度保持一致,獲得最大的摩擦力。這個動作雖小,但卻保證了接觸面積最大和同心度最佳,保你一剎一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