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消費行為,ES車主都喜歡買2.0L低配,而34C車主有不少則喜歡買高功率的低配。
作為曾經的雷克薩斯ES200車主,對雷克薩斯ES這個用戶人群相對了解,這是一群某種意義上并不屑于「撞衫」的車主,ES作為雷克薩斯熱銷的主流車型,在中國乘用車歷史上擁有和BBA完全不同的產品口碑和用戶形象。
純進口的屬性賦予了ES更高的穩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同時凌志的品牌價值在高知人群眼中有著保守、嚴謹的形象。
在過去,雷克薩斯的產品定價非常高。
在豐田決定向中國市場推出2.0L版本之前,即便是最低配的雷克薩斯ES250指導價也在36萬左右,這意味著當年的ES落地價格在40萬左右。
40萬買台雷克薩斯ES,在當年絕對是第一梯隊消費者的選擇。畢竟當年同期的寶馬3系、C級、A4L、裸車價格都在27萬以內。雷克薩斯在10年前,落地價要比BBA高出10萬元左右,這絕對能夠區分用戶的消費能力。
這種品牌潛在意識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新的認知,從消費角度上來說,夠得上雷克薩斯的消費者,大機率是預算多,且看不上BBA的一群人。
兩年前,威爾森數據調研機構統計過國內市場的豪華品牌銷售均價。奔馳均價42萬,寶馬均價41萬,奧迪均價32萬,雷克薩斯均價39萬。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推出ES200很久之后的統計,如果按照2.5L時代的雷克薩斯ES分析,雷克薩斯的均價要輕松超過40萬。
這種潛在的品牌價值高度吸引了很多後來消費者。
雷克薩斯ES200的出現,就是豐田透支品牌價值的一種商業行為,2.0L的雷克薩斯ES200有效將價格下探到27萬級,相比于過去的ES250車型價格有接近10萬左右的降幅。
用更高一層次的品牌魅力來搶奪傳統的BBA入門市場,這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換句話說,更多人選擇雷克薩斯ES200,更多是選擇品牌,而不是產品,所以你能夠看到有大量的消費者涌入雷克薩斯經銷商, 為的就是選擇一個雷克薩斯品牌帶來的獨特用戶場景,在他們看來,12秒的加速不是問題,麋鹿操控接近失控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他們開雷克薩斯,至于開雷克薩斯哪一款,他們從來不說。
但當我們退一步來看,真正買ES300h的人真的很少,落地輕松超過40萬的雷克薩斯ES300h價格已經輕松超過了A6L這種熱銷車型,和5系、E級高功率車型價格平齊。
混動才是雷克薩斯的精髓,但無奈混動價格太貴,人們就是這樣,往往到了考驗真愛的時候選擇現實,在所謂的雷克薩斯品牌價值情懷下,他們還是會選擇更能舒展排面的BBA主流車型。
或者說,ES200和ES300h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車型,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用戶人群在使用。
ES200用戶更是在謀求一種品牌帶來的強烈虛榮感,這種虛榮感屬于高層次的虛榮,不局限于表面的豪華品牌,而是那種凌駕于BBA之上的「我開更貴的雷克薩斯」。
ES300h用戶則是真正講究品質的用戶群體,用舒適、可靠、穩定、混動來烘托高品質出行體驗,他們手中的預算能夠輕松購買56E車型,但他們卻偏偏不買BBA。
但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 更多人會選擇前者帶來的虛榮感,預算不足又想用品牌情懷帶來的工匠精神壓過BBA一頭,反而疏漏了使用時帶來的駕駛樂趣。
BBA用戶則不同,他們選擇BBA就是為了品牌,同樣也為了品牌帶來的駕駛樂趣,這部分人群中,你經常能夠看到高功率的3系、高配的A4L和運動版的C級,他們既凸顯品牌高度,也享受生活。
總而言之一句話,買ES200的消費者,比BBA的用戶更沉浸在品牌營銷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