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出租車幾十萬公里無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實際上這種觀點是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出租車是否大修,私家車主知道麼?真因為出租車大修時,并沒讓私家車主看到,所以就產生了這種錯誤的認知。
實際上現如今私家車發動機大修的比例非常低,換句話說只要按照廠家要求進行合理的保養、使用符合廠家標準的正品機油,絕大多數的私家車都不需要大修。而那些車主愛車如命、經常被過度保養的車子,就更沒有需要大修的可能。因為現如今無論是發動機的加工、裝配工藝,還是養護手段,都遠超幾十年前。
所以現如今仍然需要大修機器的其實是那些運營車輛,比如出租、大貨、客車、微型面包車等等。實際上現如今微型面包車大修的都少,因為發動機便宜,千八百換個新機器或干脆弄個再生機對付都比大修發動機來得實在、方便。至于私家車需要大修機器的少之又少,當然這個「少」所指的是比例,畢竟私家車保有量在那擺著呢。
如何看待出租車、私家車的大修問題
為什麼總覺得出租車大修得少?關鍵在于出租車與私家車的總量差異,簡單點說就是比例。拿鄙人的家鄉沈陽為例,目前擁有出租車1.7萬輛左右,知道私家車有多少輛麼?沈陽的私家車保有量于2022年4月1日首次突破200萬輛。假設出租車與私家車大修機率完全一致,都為1%,那麼實際數量差異會有多大?
私家車大修量=200萬*1%=20000輛
出租車大修量=1.7萬*1%=170輛
現在知道為啥出租車大修的少了麼?因為各個城市中的出租車保有量都遠低于私家車保有量。即便將私家車需要大修的機率降到千分之一,實際數量依然達到2000輛,仍然遠高于需要大修的出租車數量。這就很容易帶來一種錯覺,為什麼偶爾會看到私家車發動機在大修,卻永遠看不到大修中的出租車發動機。出租車總量少是最主要原因,其次出租車有指定的維修廠。
出租車與私家車不在一起修
私家車的維修一般會選擇在4s店或一些口碑不錯的私人汽修廠,而出租車則不同。各大城市的出租車總公司都會下設汽修廠,如上圖所示沈陽出租車總公司汽修廠,出租車就在這里進行維修或大修發動機。也可以理解為有專門的維修單位負責出租車,試問普通人誰沒事會到這種地方去看出租車維修?我們最多能看到的就是街邊汽修正在維修的私家車。
所以很多朋友就會產生出租車耐用、出租車不壞、出租車不大修的錯覺,說到底就是信息的不對稱。并不是出租車耐用,只是各位沒找對地方罷了!到專門維修出租車的機構看看,清一色全是待修出租,一輛私家車都看不到,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私家車耐用、私家車不大修呢?要記住一點,那就是看不到并不代表沒有。絕大部分朋友都沒看到大修之中的出租車,難道就等同于出租車不大修了麼?
出租車比私家車保養得更好?
很多朋友都覺得出租車保養得更到位,出租車司機也比普通車主更懂車。實際上這種邏輯完全錯誤,出租車所用的保養用品幾乎都是最差的,因為這種在指定機構維修、保養的形式就注定了得不到好的養護。今年年初鄙人朋友的帕薩特拉缸,需要大修。這輛車是公家拍賣車,目前里程才15萬公里。
為什麼會拉缸?就是因為在拍賣之前,這些車輛的保養、維修都被指定,更換的機油三濾幾乎都是最差的。而出租車同樣是這個道理,本身就是運營車輛,跑不了幾年就報廢了,所以不可能用好的保養品,保養更做不到位。不過對于出租車而言,能跑即可、就能運營,一些小毛病完全不必理會。所以出租車無論在保養、使用方面,都比不上私家車,所以說出租車比私家車更耐用,不用大修毫無道理。
而相反的是大修離私家車正漸漸遠去,只要按照廠家的標準保養汽車、使用汽車,就不需要大修?什麼叫大修,打開機器維修就叫大修,比如長期不清洗積炭,導致缸內積碳越來越多,占用燃燒室空間、間接提高等效壓縮比,導致爆震頻發、拉缸等等,所以清除陳舊積碳也屬于大修,大修并不一定是換什麼零件。
為什麼3、40年前幾乎每一輛車都逃不開大修?因為車輛的養護環境太差,大都是工廠汽修班的人員來保養。那時候更沒有清洗機器的概念,那個時候清除積碳的唯一手段就是拉高速(現在也有人使用),死馬當活馬醫唄。過去大修發動機,就好比修電視、修錄音機、修手機,為啥現在這三樣不用去修了呢?除了換新服務外,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質量提高了。所以現如今只要是合理養護的私家車幾乎都不用大修,相反出租車等運營車輛才是最需要大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