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車電瓶上帶有一個電量觀察孔,當觀察孔是綠色的時候代表電瓶電量充足,健康度好。當觀察孔變成黑色的時候說明電量不足。當觀察孔變成白色透明狀時代表電瓶已經損壞,無法正常使用了。
那麼電瓶觀察孔到底是什麼原理呢?為什麼能根據電量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呢?其實這個原理很簡單,這個觀察孔就是一個內置的比重計,它是通過測量蓄電池電解液密度來反應電瓶狀態的。
我們都知道汽車電瓶的全稱叫做鉛酸蓄電池,蓄電池正極板上面覆蓋著一層二氧化鉛,負極板上覆蓋著一層鉛,兩個極板都泡在電解液(硫酸溶液)里,通過化學反應來充放電。電瓶放電的時候會消耗電解液里的硫酸,導致電解液密度降低。充電的時候硫酸又會被釋放出來,電解液的密度就會升高。所以 通過電解液密度可以最直觀地反應電池的狀態。
而電瓶上的電量觀察孔就是根據電瓶電解液密度變化來監測電瓶狀態的。在電瓶里放著一個特殊的容器,里面裝著一個綠色的小球,容器上面通過一根透明管連著觀察孔。
當電瓶電量充足的時候電解液密度大,小球會被浮起來,頂著透明管,這時候外界的光線被透明管引導至電瓶內,照亮小球,我們通過觀察孔就能看到綠色的小球了,代表電瓶正常。
當電瓶虧電時電解液浮力下降,小球沉下去,留在容器側面,雖然透明管仍然向電瓶內部引入了一部分光線,但由于透明管被電解液包圍著,電解液會把這一點點光線給吸收掉,因此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漆黑。
當電解液大量流失的時候我們再透過觀察孔去看,這時候透明管四周沒有電解液,透明管把部分光線引導至電瓶內部,通過光線的反射就能看到透明管原本的樣子,因此眼前是一片透明的顏色。這時候代表電解液不足了,電瓶基本上也不能用了。
不過該觀察孔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應電瓶的實際狀況,因為電瓶內部有6個單格,而觀察孔只安裝在其中一個單格上,所以它無法監測其他單格的情況。而且也有其他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影響檢測的結果,所以我認為這個觀察孔作為參考來用就行了,不能完全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