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本田官方宣布階段性價格調整,調整多款在售車型銷售價格,這讓東風本田沖上了熱搜。在廠家補貼、當地補貼聯合推動下, 截止到3月31日,買車的都將會享受到巨大的補貼。
比如說,LIFE車型廠家補貼20000元/台,當地額外補貼20000元/台,相當于下調價格4萬元,UR-INSPIRE等部分車型也都享受到1:1的廠家、地方補貼,極大程度上拉低了產品價格。
雖然是限時、區域價格刺激,但這對整個乘用車市場是一種巨大的刺激,作為重要的汽車消費市場,這種模式是否會在未來攤開,值得分析。
東風本田的這一波降價,背后的意圖非常明顯。
2022年震蕩明顯的乘用車市場需要在2023年用時間來抹平傷痛,復產復工的速度要更快,同時在新能源市場的刺激下,產業的結構形態發生變化,傳統內燃機消費一定會發生變革。
無論是地方給的補貼還是官方自己的補貼,都透露了一種無奈和被動,要知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們都沒有看到本田有如此之大的讓步。
從品牌、產品可靠性兩個角度來看,價格明顯下調的東風本田,既會在湖北市場中吸走大量的廣汽本田銷量,也會讓廣汽豐田、一汽豐田、東風日產亞歷山大。
這種價格讓步已經是不按照邏輯出牌,還會引起巨大的二手車市場價格震蕩,至少湖北省內的二手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畢竟新車價格明顯下調,二手準新車價格高過新車價格,必然會丟失市場。
市場角度來看,傳統企業在今年將會遇到巨大的壓力,相比于中國品牌,外資品牌壓力更加明顯。
以全球市場為基準點的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一定會存在轉型慢問題,本田、豐田、大眾、通用這些企業問題尤其明顯, 中國品牌因為市場單一的問題,只需要服務國內市場即可,所以吉利、長安、長城等企業轉型速度雖然慢了一些,但后續速度會加快,壓力比外資企業稍弱一些。
東風本田的這一招是意料之外,當然我們也能從降價車型上看出來,其實大多數是銷量較弱的車型,比如說LIFE、INSPIRE HEV、PHEV、M-NV等車型降幅巨大。
CR-V、思域這些傳統車型此前就有一定價格降幅,此次降價一份地方補貼,東風本田可以順勢收回一些補貼,比如說CR-V的降幅從此前的一萬多縮回到一萬,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能夠通過其它車型均攤回來。
和地方聯動,是東風本田此次成為輿論焦點的關鍵,在新能源產業的推動變革下,燃油車的震蕩還會持續,新能源產業的接棒,會讓更多人的消費價值發生轉變,傳統企業也必須要轉型,在新市場中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