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沒有L2都不敢出門和人打招呼。
從幾萬塊的帝豪到上百萬的豪華車,如何讓車「智能」起來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方向,解決策略就是通過攝像頭、雷達、算法來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其實從現如今的產業鏈來看,想要達成L2級非常簡單,因為L2本身的「自動駕駛」能力就比較弱,只是幫助駕駛員提升行車安全。
重要的幾個配置是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輔助、識別以及道路標識識別等。
從場景上來看,這些配置其實并不難,底層邏輯通過攝像頭、雷達監測外部環境,通過算法向電腦發出信號做出反應。
比如說,如果監測到前方有障礙物且車速較快,制動系統將會介入工作降低車速,再比如說通過攝像頭識別出來車輛離車道線較近,就會給到轉向柱震動力,提醒用戶矯正車輛軌跡。
L2級中有一些配置非常有用。
比如說主動剎車、道路標識識別、全景影像等等,這些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大大提升了車輛行駛安全系數。再比如說全景影像系統能夠在停車、倒車、掉頭的時候監測車輛周邊環境,讓駕駛員做到心中有數。
但有一些配置實在是吐槽聲一片。
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車道保持系統,因為特殊的觸發、工作機制,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并沒有為用戶帶去更好的使用體驗感。
一方面,車道識別系統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感知到路況,在一些反復標記車道的路段容易出現識別不精準的問題。
另一方面,震動對于駕駛員來說往往有著太大的刺激,稍微偏離主巷道之后方向盤的震動感就非常明顯,如果繼續偏離,車道保持系統將會給到一個主動的力來矯正,駕駛員和方向盤此時在爭奪車輛控制權。
無論如何,駕駛員對車輛控制全都是第一位置,即便車道保持、偏離系統會在后續識別,但想要矯正車輛行駛軌跡的刺激方式引來了不少人的抵觸。
很多人其實會對L2有抵觸,其實就是對這種「奪權」的一種反感表現。
L2是目前來看能夠量產、投放市場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人、系統共同工作的形態為行車安全帶來了更好的幫助,雖然電腦的處理速度比人腦更快,但人的視覺系統要比攝像頭、雷達更懂駕駛員的駕駛意圖。
在相關規定允許的情況下,L2是既不需要企業負責,也能夠大大強化車輛智能駕駛感受、道路安全的最高級別輔助系統。
未來企業的進化方向,一定是在安全、穩定、精準、高效率的基礎上繼續優化個別配置,比如說如何讓車道偏離輔助系統減少對駕駛員的刺激感,既保證安全,又不至于讓用戶反應過度。
同時,主動剎車、交通標志識別等功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讓電腦、人腦、車輛本身達到最佳的狀態才是未來企業優化的方向,而不是一味的堆砌攝像頭、雷達、算法,這些都不如一個匹配度極高的綜合系統來的更讓駕駛員安心。